杏彩体育官网app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例反复咳嗽、气喘,却迟迟未诊断的病例。为何中间耽误的这么长的时间都未能确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喘息悬案”到底怎么回事。
7天前,小齐在无明显诱因下,于家中出现咳嗽,偶单声咳嗽,无犬吠样咳嗽,无咳毕鸡鸣样回声,伴喘息,活动后明显,无气促、发绀,无发热,无寒战、抽搐,无呕吐、腹泻。
据奶奶回忆自小齐7个月大出现感冒后气喘,后来就经常咳嗽、气喘,多次因气喘收住院治疗。以前还反复发湿疹。为了这个孩子,一家人可操碎了心。
这次住院体温:36.5℃;心率:110次/分;呼吸:3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I度红肿,无白色分泌物,无明显吸气凹陷,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喘鸣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四肢活动自如,全身未见皮疹。
入院前查血常规+CRP:C反应蛋白:0.5mg/L;白细胞计数:13.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14.6%;淋巴细胞分类:79.0%;血红蛋白量:127g/L;血小板计数:438×109/L。小儿胸片:两肺纹理增多。
TORCH检测组合10项:巨细胞病毒抗体-IgM(血清):弱阳性(±);单疱病毒Ⅱ型抗体-IgG(血清):弱阳性(±);单疱病毒Ⅰ型抗体-IgG(血清):弱阳性(±);风疹病毒抗体-IgG(血清):阳性(+);弓形虫抗体-IgG(血清):弱阳性(±)。
粪便常规+隐血:未见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阴性。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咽拭子):阴性;腺病毒抗原(咽拭子):阴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咽拭子):阴性;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咽拭子):阴性;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血清):0.38g/L;免疫球蛋白G(血清):7.21g/L;免疫球蛋白M(血清):1.01g/L正常;补体C3(血清):0.72g/L;补体C4(血清):0.11g/L。降钙素原定量测定(血清):0.04ng/mL正常。
生化系列:未见明显异常。血沉(全血):3.0mm/h正常。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窦性心律。肝脾肾超声诊断:肝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天不遂人愿,甲强龙针用了3天,小齐的气喘好转不明显,小齐一家人有点不淡定了,跑来办公室质问医生:“我们以前一般用药2-3天,就好起来了。这次一直好不起来,你们是不是药用错了!”
我们赶忙安抚家属的情绪,待其稳定后,我又仔仔细细回顾了一下喘息相关知识点,以便给我提供一些思路:
2岁以下婴儿发生急性喘息的最常见原因是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鼻病毒和副黏病毒属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和偏肺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喘息。
典型病史是以鼻溢、咳嗽和间歇热为前驱症状,然后发生喘息和呼吸过速。体格检查通常发现鼻充血、呼吸过速、呼吸功增加和全肺多音性哮鸣音。
喉气管支气管炎也可出现喘息。较少见情况下,急性喘息与非典型肺炎如支原体肺炎有关,尤其在年龄稍大儿童中。细菌性气管炎患者也可出现喘息,但其他症状通常可指导诊断,例如毒性面容、高热和重度窘迫。
对于所有突发喘息的患者都应怀疑异物吸入,即使不存在呛咳的明确病史。此外,对于任何表现为单侧哮鸣音或双侧不平等呼吸音的患儿,也应怀疑异物吸入。
与不同,在儿童中,异物可以卡在任何支气管中,而不是倾向于卡在右侧支气管。如果未在急性发作时识别出异物吸入,患者也可出现慢性症状。
食管异物也可因压迫气道而表现为急性喘息。喂养及吞咽困难病史以及存在吞咽困难均是该诊断的重要提示。
慢性或阵发性喘息的鉴别诊断广泛,包括气管支气管树或其他结构的结构性异常。慢性喘息的非结构性病因包括哮喘、吸入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声带功能障碍和其他疾病。
结构性异常,包括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和血管环或吊带,是幼年(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内)持续性喘息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并且哮喘治疗对其无效。如:气管支气管树异常、纵隔肿块、异物吸入、心血管疾病。
慢性或间歇性喘息的功能性病因除了有哮喘外,还包括:吸入综合征、反常声带运动、BPD和罕见疾病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呛咳病史,尤其是伴发咳嗽或呼吸急促时。这些表现提示异物吸入,即使喘息症状发作并非紧随异物吸入而发生。
几乎不伴发咳嗽的喘息。这种表现提示单纯机械性原因引起的梗阻,例如小气道或血管环,而非哮喘(在儿童中咳嗽是哮喘的一种主要表现)。
7个月开始喘息后,多次气喘住院病史且治疗效果佳,既往有湿疹病史,但此次抗感染、平喘效果差,反复询问异物吸入史,家属否认。
回顾到这,我的思路又卡住了,分析了一大串病因,但总和小齐的治疗现状匹配不上:说是感染引起,但多次抗感染均无效;怀疑是哮喘或其他功能性病因,但雾化药、激素都用了还是无效;家属也否认异物吸入史,难道这真是一则“悬案”?
一边想着,这边家属又过来问患儿病情,说怎么还是在咳;我看这家属逐渐激动的情绪,心中有了一个怀疑,于是跟家属反复沟通后,最终同意患儿做CT及三维成像。
结果出来后,我马上想起曾多次询问家属患儿有无异物吸入史,家属均否认的场景,本想和家属说两句,但看着家属焦急的面容,决定等患儿完全恢复后再和她们唠叨唠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