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川宁生物拉升20cm大号涨停。合成生物概念延续强势,蔚蓝生物走出3连板,播恩集团、朗坤环境、富祥药业、嘉必优等涨幅靠前。
消息面上,近日川宁生物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将大量的生产数据提供给金珵科技,并且AI模型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智能化改进方案,并且根据数据进行专业模型建设,目前已经在公司进行验证,在工艺优化思路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想法,在前端研究方面,AI对关键酶的构建、酶的活性和研发效率上均有明显的提升。公司主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状态。
机构认为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万亿赛道呼之欲出,国家及地方层面政策频繁落地,生物制造产业化有望加速。
川宁生物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和7-ADCA)、青霉素中间体(6-APA和青霉素G钾盐)和熊去氧胆酸粗品等。公司是国内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是抗生素中间体领域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聚焦生物发酵领域的工艺技术革新,特别是抗生素中间体发酵法生产工艺的创新和改进,持续耕耘、不断开拓,努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公司的创新取得了诸多荣誉,公司入选工信部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成为新疆首家入选医药企业;公司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公司荣获2016年“十二五全国轻工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同时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等。
生物制品、熊去氧胆酸、生物医药、AI制药、新疆板块、深成500、预盈预增、融资融券、一带一路、创业板综、深股通。
川宁生物股票总股本22.23亿股,其中流通A股数量为6.13亿股。截止4月30日总市值为292.965亿,流通市值为80.782亿元,市盈率为26.21。股东人数3.16万户。第一大股东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87.15%。
2024年一季报显示,川宁生物总营收为15.23亿,归母净利润为3.53亿元杏彩体育,营收总收入同比增长19.96%,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00.98%。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45.15亿,收入比例为93.60%。
刘革新:男,1951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92年任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1996年创建科伦大药厂,担任科伦药业董事长至今。1996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科伦药业总经理,历任四川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政协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党成都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授予的“抗震救灾优秀党员”光荣称号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灾模范”光荣称号;2009年,被中央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工商联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10年,杏彩登录获成都市委、成都市、成都市人民政府和政协成都市委颁发的“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2015年作为项目第一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8年,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获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四川省脱贫攻坚奉献奖”;2019年被四川省委、杏彩登录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第三届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公司董事长,兼任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华西临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等。
在4月26日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提到——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是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旨在利用廉价原料,以菌种、细胞、酶为制造工厂,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根据政府“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二,生物制造产业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十年间35%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将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估测,到2030年,生物制造技术每年将可降低10亿至2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BCC Research2020年发布的《合成生物学:全球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由合成生物学直接驱动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达53.19亿美元,预计2024年可达188.85亿美元,2019—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28.8%。据2020年MGI在其发布的《生物:创新改变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研究报告中,预计在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相关应用可能每年对全球产生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未来生物制造有望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浪潮,有望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生物制造相关政策频发,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2023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加速生物制造产业化。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李强总理表示:国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生物制造被视作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政策端持续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而有望于近期出台的,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进一步加快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速度。
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菌种及配方泄露的风险;法律诉讼的风险;生物安全的风险;道德伦理的风险;下游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安证券-生物制造行业点评:生物制造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合成生物产业迎来重要拐点.-20240428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