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夏天,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外出3周后回到实验室。他发现一个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
二战期间,战场上伤亡非常多,青霉素需求量巨大因而十分珍贵,有说法:一支青霉素=0.9克黄金。
1944年年底,我国第一批5万个单位/瓶的青霉素面世,战争年代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领先制造出青霉素的七国之一。
面对旧中国落后的医药工业和保障人民健康就医用药的迫切需求,将医药工业的创立和发展,置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地位——建中国自己的“大”药厂。
1953年12月31日,国家计委正式发文批准抗生素厂、淀粉厂、玻璃厂建在石家庄,主要设备由苏联、德国供应,并派专家来华帮助建设。这就是后来的华北制药厂。
当年筹备组选址时,青岛、石家庄、邯郸、西安杏彩体育、成都、哈尔滨等城市都是候选地,在经过一系列的勘察比对,最终石家庄胜出。
玻璃厂作为配套工程列为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之一,由德意志共和国援建,三个厂区总投资7588.3万元。
1958年6月3日,华北制药厂生产的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结束了我国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国内青霉素迅速普及,曾经售价类比黄金的青霉素,降为几毛钱一支。
1958年至1978年,华北制药厂产品由建厂时的5种累计增加到75种,抗生素生产水平步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
1975年2月成立华北制药厂显像管分厂。1981年划归省电子局,成为石家庄市显像管厂(即后来的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公司)。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华药生产抗生素的垄断优势,连带使得为其提供原料的淀粉分厂也成为人人称羡的好单位。高耸入云的“淀粉塔”,更是成了老石家庄的一座地标建筑。
80年代华药开始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改革和创新,从90年代中期到之后十多年,华药迅速发展壮大。
1992年,华北制药的五大抗生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7,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同年重组设立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石家庄市政府提出将一批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其中就包括华北制药。同年,华药集团玻璃分公司的搬迁改造即启动,拉开了华药长达十年的搬迁改造序幕。
2014年6月30日,《石家庄市长安区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正式下发。杏彩体育注册登录官网该搬迁方案明确表示,华北制药3家企业将加快关停、拆除市内老厂区生产设备,加快新厂区项目建设,2017年完成搬迁改造。
2019年9月20日,石家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华药、天同地块控规动态维护方案的公告》,其中包括华药两个区域874.05亩地。
2020年位于长安区育才街道,和平东路217号的华北制药厂储粮塔出现在石家庄公布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华北制药老厂区不再肩负制药重任,但它没有被时间抛弃,储量塔还将继续作为石家庄标志性建筑一直矗立着。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